光明日报 | 作者 谢云开璀璨梨园,群芳竞妍,端的是“姹紫嫣红满目春”,而其中,被称为“国剧”者,唯有京剧。不仅如此,京剧还与武术、书法、中医并列,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粹”。我国戏曲,林林总总超过360种,为何唯独京剧被冠以“国”字号?“戏曲没有高下之分,各花入各眼。
京剧艺术传承人:张建国 序言 京剧以其剧目的丰富性、表演的细腻性、流行的广泛性屹立于中华戏曲之林。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国粹”京剧不但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京剧”之名,最早出现在1876年上海当时最大 的报纸《申报》上。1876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年2月7日,《申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图绘伶伦》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京剧最重老生“,大家注意了,京剧这一词汇,在今天司空见惯,那时候可没有。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然而,时至今日,京剧发展却遭遇了“瓶颈”:演员水平不高、演出质量下降、剧目数量减少、演出市场萎缩。梅兰芳、马连良的戏价格不菲,但是北京城里也有贴近民众的剧团和戏园子,像常年活跃在天桥地区的梁益鸣,就颇受观众欢迎,有“天桥马连良”之称,马连良当年排一个新戏,梁益鸣很快也排演出来在天乐演出,马连良卖一块二,梁益鸣才卖六毛,观众少花一半的钱也能听一出马派名剧。
7月29日,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傅希如做客行知读书会,带大家探索京剧的前世今生,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行知读书会现场“很多人认为京剧深奥、晦涩、古老,离我们很远,结果一接触发现不是那样。你不靠近它,你不知道它有这么大的魅力。”傅希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