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188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作为数学讲师一直在那里工作到1911年。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6-17日,北师港浸大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和匈牙利等国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4月20日下午,“何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生?——《约翰·怀特教育文集》分享会”在教育科学出版社举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迟艳杰教授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新实在论是在反对唯心主义,特别是在反对新黑格尔主义的论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摩尔1903年发表《驳斥唯心主义》一文,指出依据常识说明的物理对象具有实在性,它不依赖于心灵而存在,从而标志英国新实在论的产生。
年终岁末,总结一下一年来读的书,发现只有个位数,竟然不需要用“竟然”来修饰,连“发现”都用得夸张。身为大学教师,教书、写书,读书,是职业也是生活。然而不知道从哪年起,渐少读书。起初是某一天,忽然意识到很少读闲书了: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工作、为了课题、为了个啥啥。
当8岁女孩用AI十分钟完成手抄报,当5岁幼儿与智能音箱对话入睡,当“赛博父母”群体悄然兴起,中国家庭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数据显示,超80%家庭使用教育类科技产品,但62%家长坦言“科技工具反而加剧了亲子矛盾”。
1929年,英国伟大的教育理论家、数学家怀特海出版了《教育的目的》一书。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是一本论文集,涵盖多个主题,只有一篇论文讨论了书名中的主题——教育的目的。而这本《再论教育目的》则是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约翰·怀特系统探讨教育目的之专著。
2024年,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主持的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分别达30年、20年,在“30·20”周年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评价:当代中国教育与教育学研究走出了一条学术原创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