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新京报刊发“3.15”报道《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全文链接: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41770355168955.html)。
“我在手机上刷到一款‘新西兰酸奶’,感觉不错就买了一箱,结果收到货仔细一看,是小孩儿喝的那种饮料,根本不是酸奶,果断退货。”北京消费者崔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不久前她网购了一箱“酸奶”,产品包装正面用深蓝色大字号印有“新西兰酸奶”,但包装下方却用浅黄色小字号写有“酸奶风味饮品”。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3月13日,针对新京报“3.15”系列报道中涉及的,标称河南东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标示“一罐酸奶”实际为含乳饮料(详见3月12日报道《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全文链接:https://m.bjnews.com.
“我在手机上刷到一款‘新西兰酸奶’,感觉不错就买了一箱,结果收到货仔细一看,是小孩儿喝的那种饮料,根本不是酸奶,果断退货。”北京消费者崔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不久前她网购了一箱“酸奶”,产品包装正面用深蓝色大字号印有“新西兰酸奶”,但包装下方却用浅黄色小字号写有“酸奶风味饮品”。
“我在手机上刷到一款‘新西兰酸奶’,感觉不错就买了一箱,结果收到货仔细一看,是小孩儿喝的那种饮料,根本不是酸奶,果断退货。”北京消费者崔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不久前她网购了一箱“酸奶”,产品包装正面用深蓝色大字号印有“新西兰酸奶”,但包装下方却用浅黄色小字号写有“酸奶风味饮品”。
2025年3月12日,新京报发布“3.15”特别报道《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揭露了电商平台上多款以“酸奶”为名、实为风味饮料或含乳饮料的产品。报道发布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但目前仍有类似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
3月12日,新京报刊发“3.15”报道《低价“假酸奶”背后的猫腻:标示“酸奶”实为“小甜水”》。针对报道中涉及的生产企业,枣庄市市场监管局、龙口市市场监管局、民权县市场监管局均已采取监管行动,对涉事企业进行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