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龚卫锋 实习生 林珑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2014年起打造“中国好哨音”品牌,为普及口哨艺术搭建了广阔平台。今年,“中国好哨音”重磅回归,首次牵手增城!6月16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口哨艺术家齐聚2023年“中国好哨音”口哨达人秀音乐会,展现口哨音乐的魅力。
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婉转。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太原民间艺术家、口哨达人钮方重,在社庆庆典仪式上带来的口哨表演,震撼全场。钮方重表演的第一首是《天路》,他的口哨声在会场婉转回荡,萦绕在观众耳边,眼前仿佛呈现出高原之上的蓝天白云,铁路穿过藏家儿女门前的喜庆场面。
6月16日至18日,2023“中国好哨音”系列活动在广州增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口哨达人,走进增城果园、商场、景区,感受增城特有的荔枝文化,推广口哨艺术。这周末适逢全国百项非遗进增城活动,口哨达人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互动。刚过去的周末,文艺增城热闹非凡!
前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事厅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相信大家中学时期,都曾背过这么一篇文章,《口技》。所谓口技,即是用口模仿各种声音,达到令听者陷入奇妙场景的绝佳技艺。口技位列“百戏”,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民间艺术,从宋代开始,口技者络绎不绝于大江南北。
我是口技传承人方浩然我是方浩然,传统口技艺术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多年来对口技保持学习与实践的态度,严谨创作出新的作品中借鉴传统。曾特邀为30多个国家大使及中央领导表演口技,随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西藏、内蒙、新疆慰问演出。
这篇清代林嗣环所写的《口技》,用短短数百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从清晨一家人的生活,到婴儿啼哭,到老鼠逃窜,再到街坊失火,众人救火,“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其惟妙惟肖的程度让在场观众身临其境:“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月6日,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春光明媚,初现芳华。在一池碧水的鉴湖边,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休闲。忽然,一声清脆婉转的鸟叫声穿破晴空,人们都好奇地望向枝头,还未吐绿的枝条上并不见小鸟的身影。四处寻找,才发现“音源”来自一位仰面朝天发出鸟叫声的光头大叔。
清朝时,扬州有奇人郭猫儿,善口技,其轶事曾记于《口技记》中。几百年后,在徐凝门社区也出现一位会模仿防空警报、架子鼓、小号、母鸡、公鸡等不同声音的“口技达人”,名叫陶建民,今年55岁。昨天,记者带着扬州秋影音爱情工作室的摄像人员,找到陶建民,拍下了他惟妙惟肖的口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