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指出,严格实施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肃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加强监督执法。
中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全面升级,清退“挖矿”活动与禁止相关业务活动双管齐下。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围绕币圈一大主题的“挖矿”,现已成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对象。作为获取虚拟货币的一种方式,监管早已有之。最早打响禁止“挖矿”第一枪的是2017年内蒙古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引导我区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有序退出的通知》,明确“‘挖矿’产业与实体经济并无关系、耗能较大,一些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企业以“大数据产业”为包装享受地方电价、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边是此前比特币价格一度飙升,一边是内蒙古叫停虚拟货币“挖矿”引起关注。“挖矿”这一围绕虚拟货币产出而发生的行为,也再次被定义为“高耗能”“过剩产能”。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矿场主要分布地区对于挖矿活动态度不一,但挖矿能否为当地带来实质性帮助,还有待进一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