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姜雨璐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今天4时36分,齐鲁大地迎来惊蛰节气。此时节,仲春归来,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何谓惊蛰?据元代成书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6月5日。漫画: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此时,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着耕种,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黄河流域“豆不让宿,麦不让晌”,可以说这是一年中农人们最忙的时节,四野一派“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景象。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中也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巳,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
今日芒种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江苏卫视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邀您共赏四季变换。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从这句诗不难看出,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芒种就是说“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十分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在这个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节气里有哪些美食好物呢?
今天的6点18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那么,芒种都有哪些习俗呢?来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记者 何欢: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芒种,施老师这个时候,是不是到了农民种庄稼最忙的时候了呢?
芒种,其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丙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指的是,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
4月4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至,寒意退,宜耕作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往往潮湿多雨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之句此时不仅是稻麦生长期更适宜瓜豆、林木的种植农民期盼春雨带来好的收成清明节不仅是农耕节气也是中华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扫墓、踏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王思祺“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芒种至,仲夏始。6月5日,在愈发升高的气温中,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如期而至。《周礼》中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