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齐鲁晚报 记者 张向阳漫漫历史长河中,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无疑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是先贤思想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精神血脉的接续,亦是烛照前路的明灯。从甲骨文的有“册”有“典”到经史子集的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历数千年岿然屹立。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日讯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典籍是中华文明赓续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刘志坤 济南报道今年61岁的杜泽逊保持着一贯的儒雅,言谈举止中留存着一种古典气息。他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兼主任,还是古典文献学专家。多年来,杜泽逊投身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大项目。
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刘志坤 济南报道今年61岁的杜泽逊保持着一贯的儒雅,言谈举止中留存着一种古典气息。他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兼主任,还是古典文献学专家。多年来,杜泽逊投身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大项目。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
中新网济南1月22日电(记者 赵晓 沙见龙)“‘《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项目全部完成后,将交付中华书局出版,并实现数字化、公开化,方便读者检索利用。”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22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4月28日至2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山东省总工会表彰了全国和全省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山东大学杜泽逊、陈玉国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利平、杨其峰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杜泽逊,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任兼主编、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
9月27日,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震撼亮相尼山讲堂和合堂,首批成果由《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第一辑50册、《齐鲁文库·史志编》第一辑20册三部分组成,总共170册,成果斐然。
1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杜泽逊教授已经出任《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编一职,研究院院长王学典不再兼任《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编。公开简历显示,杜泽逊,男,山东省滕州市人,1963年3月生。
“人生是有限的,平庸的成果就浪费了人生。所以我追求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质量高,尽可能有创造性。”从事古籍整理编纂几十年,杜泽逊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高要求。杜泽逊有着多重身份,比如大学教师、《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任,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古典文献学领域的知名学者。
杜泽逊有着多重身份,比如大学教师、《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任,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还是古典文献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撰写的《文献学概要》是学生们常用的教科书,他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国家、省级重大古籍整理编纂项目,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永乐大典》等大部头古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