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收官,但热度不减。在1月12日的《魔都俏佳人》的直播间里,茅善玉透露她前阵子,在自己的抖音和视频号上,用比较纯正的上海话朗读繁花小说,并骄傲地表示点赞的人很多,大家都表扬她上海话说得很正宗。
“一天两餐,早午餐是鸡蛋、咖啡、麦片,晚餐该吃就吃,淀粉、肉都可以,但是控制量,比如两调羹米饭,一块红烧肉。这样能调整身形,又不会难受。”拍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茅善玉瘦了,“电影与戏曲舞台不同。我这样的身形上舞台,没有问题。但是电影镜头会放大,还是要减肥。
疫情冲击线下演出市场,使戏曲行业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更多新型的文化传播路径。“我觉得网络是我们戏曲人应该重视的一个阵地。”在4月15日举行的“戏曲发展的新机遇——直播间里的戏曲舞台”线上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深有体会。
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昨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第十七届文华奖现场颁出。其中上海艺术家摘得两项单项奖,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凭沪剧《敦煌女儿》获得文华表演奖,著名编剧李莉凭京剧《红色特工》获得文华编剧奖。
沪剧,作为上海本土戏曲,已有200多年历史,它以吴侬软语演绎着上海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奉贤是沪剧早期流传的重要地区,也是沪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素有“沪剧之乡”的美名。3月10日下午,“茅善玉沪剧研修班——奉贤金海班”在奉贤区金海街道开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8月16日晚,“心归处,是敦煌——敦煌艺术创作谈”在上海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著名导演郑大圣,围绕敦煌这一艺术母题,展开文学、戏剧、电影多面向的对谈,引领大家走进敦煌的艺术和艺术中的敦煌。
就在这个牛年新春,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可是忙得不可开交,红大衣、红围巾、红提包,一身红彤彤的,简直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这牛年新春,上海沪剧院的活动那叫一个火,15场活动深受欢迎,临时又追加了一场,真是忙到飞起!
她们为热爱的事业奉献终身,她们是所在领域的优秀代表,她们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上海老戏迷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其主演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正式全国上映。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3月10日,普陀区万里街道举办社教联盟“文化大课堂”授牌仪式暨电影《敦煌女儿》主创人员进社区活动,该电影3月8日起在全国公映,主演、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导演滕俊杰出席活动,来自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万里城实验学校的师生和社区居民在观影并与主创人员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