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留下脑子)“朕是问你为何要谋反?”坐于正位的李世民脸色阴沉,阳光透过窗户,将他的影子拉长,此时的他,看不出是愤怒还是伤心“谋反是为了自救……”站在李世民对面的李承乾平静的诉说着,并没有那种政变失败的落寞,反而有一种解脱的释然“承乾。
第一个唐朝变态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刚出生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并且取名为承乾,意思就是想让他承继自己的乾坤大业。可是这个被李世民给予厚望的太子,却一点都不给李世民长脸。
“贞观十七年”系列第二篇,上一篇讲的是魏征为何能成为千古谏臣,其中就提到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本文就来聊聊,李承乾是如何从一位有志青年,最终走向谋反被废的下场。一、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为长孙皇后。武德二年(619年),李承乾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故取名李承乾。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历史#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太业末,随父在陇右,薛举僭号,署为通事舍人。 举败归国,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
1失德的太子:李承乾这是大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这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内,屏退左右,身边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个重臣,然后李世民说,“我实在不想活了啊!”说完,李世民就抽出佩刀,想往自己身上捅。
贞观末期,魏王李泰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对太子李承乾步步紧逼,李承乾最终坐不住,决定谋反夺权,结果事情败露被废黜,但作为储君争夺战中的胜出者,李泰却未能因此登上太子之位。而他之所以与太子之位无缘,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他自己作死,导致他不仅丢了储君的位置,自己也被撵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