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农业特色产业第一产业规模达到9.7万亿元。报告显示,到2021年底,全国杂粮豆、果蔬茶菌特色种植基地达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委员简介 张合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2022年11月,张合成委员(右一)在河南开展种粮积极性专题调研。
【来源:农民日报】农业强国建设需要优良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支撑。当前,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为主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不少品牌化成效显著的地方甚至把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生态体系作为农业品牌化的抓手。
央视网消息:山东寿光是我国的“蔬菜之乡”,每年至少有900万吨蔬菜从寿光走向全国各地,特别是胡萝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但在过去,有限的种植面积和一年只有4个月收获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胡萝卜产业的发展。不过现在,这些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已经被打破。
长久以来,我们都能听到很多声音去讨论中国农业未来如何走,大致分为两派:美国的机械化规模农业和日本的精致化小农农业,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两国的农业地位:美国:耕地面积世界第一,合计约373万平方公里,人口3.29亿,农业人口约1500多万,平均370亩/农业人口。
来源:中国新闻网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边务镇,临近渤海。这里8万余亩耕地全部是盐碱地。近年,当地多个村庄因在盐碱地建起“果蔬仓”,受到外界关注。刚进星马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蔬菜大棚。这一茬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此前已销往北京、天津等地。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题:山东肥城:特色农业种出好“丰”景新华社记者丛佳鑫、孙晓辉近日,山东肥城市孙伯镇的百余亩金丝绞瓜进入采摘季。碧绿的瓜秧间,挂满了黄澄澄的绞瓜。村民们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小心地摘下绞瓜后,运往集中储存处,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
央广网南昌7月12日消息(记者胡斐 见习记者郇康新)眼下正是香瓜丰收季,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香瓜种植基地,一栋栋大棚鳞次栉比,走入大棚放眼望去,一个个饱满圆润的香瓜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藤蔓上,阵阵浓郁瓜香扑鼻而来。香瓜还能吊起来种?不少前来采摘的游客感到好奇。
中新网永州9月6日电 (蒋军君)近年来,湖南永州新田县依托硒锶资源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响“硒锶新田”农业品牌,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让新田富硒蔬菜走向国门,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是应对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选择,其可以释放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极大丰富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以供给的差异化和品质化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文 王文汇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均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来源:人民论坛网 【本期金句】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翰林)10月11日,在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一辣椒种植基地,农户正在给幼苗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近年来,当地不断优化返乡创业生态,建设“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水”。
来源:经济日报近几年,特色农业在我国各地农村全面开花,各式各样的农特产品丰富了消费市场,带动农民增收,繁荣乡村经济。特色农业,一般需利用乡村特定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品质、特定市场需求和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还可以发展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