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帝国师被公认是武装党卫军的顶尖王牌,作为党卫军最早组建的师级部队,参加了白色方案-入侵波兰,黄色方案-入侵法国及低地国家,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台风行动-莫斯科战役,堡垒行动-库尔斯克战役,守望莱茵行动-突出部战役,春醒行动-维也纳战役等著名的战役,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之一。
国防军的一些装甲师甚至从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形成之前就一直在不停地战斗。战备自行: 19辆黄鼠狼3自行反坦克炮 ,1辆黄鼠狼3自行反坦克炮 11 辆黄蜂自行火炮,6辆野蜂自行火炮,11辆蟋蟀自行重步兵炮。
尽管这个计划取得成功的几率极为渺茫,西线德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也对战役前景表示悲观,但都无法改变希特勒的执念,西线德军只能为代号“秋雾”的反击行动制定计划,筹措物资,调集部队,而当务之急就是重建在诺曼底战役中遭到重创的装甲部队,因为德军反攻的关键要素就是速度,必须在攻势开始后以最短的时间穿越阿登森林,跨过摩泽尔河,在英美能够动用预备队发起反击之前攻占安特卫普,而唯有快速机动的装甲部队能够做到这一点。
7月5日凌晨2点30分,德军的大炮开始发射,与此同时,步兵乘坐的橡皮艇也开始横渡顿涅茨河。与此同时,奉命配合第6和19装甲师进攻的另外2个连也在7月5日上午成功地渡过了顿涅茨河,他们所面对的抵抗要远小于3 连。
“青春热血铸战魂,纳粹旗下少年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弥补兵力的严重不足,将征兵年龄从 18 岁下调到 16 岁,从而使得许多狂热的纳粹少年纷纷加入了军队。其中,党卫军第十二青年装甲师,是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装甲师,由平均年龄仅十六岁的青少年组成。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像德军一样,将战争的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装甲部队身上。在1943-1944年之间,德军四面楚歌,千里绵延的战线随时面临崩溃的风险。而装甲部队就像是救火队员一样,奔走在各个战线,顶着敌人强大的攻势,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击。
党卫军第3装甲师 成立于1933年 于1943年10月升级为装甲师 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 部队成员由德国集中营的看守组成 是党卫军中最臭名昭著的一支部队 党卫军中大多数的反人类罪都是骷髅师做的。
党卫军第四十“统帅堂”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统帅堂位于德国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统帅堂装甲师在柏林战役中,战斗之顽强之残酷,认为是许多武装党卫军没有经历过的,尤其是对帝国大厦的防守,他们是真正做到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1944年是整个德国国防军的灾难之年,这一年几乎在所有的战线上,德军都是节节败退。不同于往年的大败,在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实际上不是特别明显,充其量只不过受到重创而已,相对于中央集团军群的体量。
德国陆军已经不是那支曾经屡战屡胜的军队了,而由于相当一部分德军装甲部队在匈牙利作战,在柏林战役中,我们既看不到武装党卫军四大主力,也看不到国防军中几个比较老牌的装甲师,与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守卫柏林的德国军队,是一支成分复杂,从小孩到老头,装备从最先进的突击步枪到临时从库房里找出来连子弹都没有的外国步枪的一支疲惫而虚弱的军队,这或许是1945年德国军队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