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大年初三,太上皇乾隆病逝于养心殿,消息传来,整个皇宫一片哭泣,作为儿子的嘉庆更是哭的捶胸顿足,谁也拉不住,但抹完眼泪后,嘉庆立马颁布了几道谕旨,除了宣布关于大行皇帝的身后安排之外,还定下了乾隆的庙号高宗。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头条首发大赛#皇帝的庙号,称祖地位最高,其次称宗,而其中又以“太、高、中、世”四字为最佳。可是,稍通明朝历史的朋友却都发现,明朝除了一位世宗嘉靖皇帝外,并没有明太宗、明高宗、明中宗,原因何在?
相比于更具评价性质的谥号,用于祭祀的庙号往往存在许多重复,如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太祖、太宗、高宗等等。此外,相比于汉武帝、魏武帝等谥号为“武”的皇帝,庙号为“武”的唐武宗、元武宗和明武宗都可谓备受争议,而且理由还各不相同。
在古代有个成语——盖棺定论,意思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在他死后才能定论。不过细看这些例外,忽必烈、朱棣、顺治、康熙这几位都是历史上顶顶有名的皇帝,可以说他们是站在拐点上的人物,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带“祖”的庙号可以给予帝王中的集大成者。
嘉庆帝尊乾隆皇帝为清高宗的庙号,就是恶心他爹的,还是纯心恶心的。在乾隆皇帝尸骨未寒之际,嘉庆帝办了两件打脸大行太上皇帝乾隆的事。一是诛杀和珅,二是定庙号。清高宗一、先定的庙号,都没过夜!太上皇帝乾隆在1799年大年初三七八点就找雍正、康熙、顺治他们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