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一些不良商家生产和销售的灭火器不“灭火”、防火玻璃不“防火”问题。有不良商家直言,“我怕3·15(晚会)这天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让这些商家们不只是3·15这一天怕被查,而让其365天每天都怕查。
2021年3月15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各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咨询等活动,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产品,并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2021年3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滏河学校指导小学生辨识假冒伪劣食品。
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一个为消费者权益而发声的节日,也是一个加大力度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日子。无论是“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霸王条款,还是让人“投诉无门”的三无产品,让我们对这些说不!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与“维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本年度“3·15晚会”上,瘦肉精羊、名表维修猫腻、老人手机陷阱、搜索之“病”、个人简历泄露等,被一一曝光,令人大跌眼镜。
天眼查App显示,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东为沈文,持股比例85%,经营范围包括粮油食品购销,农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稻米生产、加工、仓储服务等。
3月15日晚,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合肥市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丰工贸有限公司、淮南市寿县永良米业等三家企业假香米问题,合肥、淮南两地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查处。
图源视觉中国每年3月15日,都很“热闹”。商家们如坐针毡,媒体们揭黑曝光,消费者们吃瓜看戏。“315”是干什么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诉求。
每年的3月15日,总有一场全民围观的“打假盛宴”准时上演。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又双叒叕曝出了一堆让人血压飙升的“民生炸弹”:翻新卫生巾、徒手搓的一次性内裤、维修费比抢劫还狠的啄木鸟、保水虾仁里能养鱼的冰块……网友们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忍不住发问:这些破事儿平时都藏哪儿去了?
2022年央视“3·15”晚会。今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男运营会冒充女主播,与粉丝“大哥”在直播平台私信聊天,拉近距离后,男运营还会趁机添加上粉丝“大哥”的微信,冒充女主播叫粉丝“大哥”老公、亲爱的,内容极为露骨,毫无底线,这些人的老公都不止一位,甚至称“我想全球都是我老公”。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3·15”晚会曝光问题线索后,市场监管总局立即部署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晚会曝光有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处理。相关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开展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
2023年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开局之年,随着“非经济因素”的扰动逐渐弱化,市场普遍预计,“回暖”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同时,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3月6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方案确定。今年 “3·15 ”活动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我市将深入开展“五进”线下活动、突出重点群体、重点消费品检查,多举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