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心,难忘恩师情。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兵团广播电视台特推出《朗诵 | 我和我的老师》专栏,用美妙的言语和动听的音乐歌颂老师,说出“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故事,向奋战在三尺讲台的恩师致敬!
自古而今,对好老师的赞美和评价都写在书里。教我初中数学的孙留德就是这样一位享有书中赞誉的好老师。初中一年级我回到山东老家读书。那时,全村还没通电,学校上晚自习时,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盏专属自己的煤油灯。晚自习上如萤灯火下,年少稚气的脸棱角分明。
我的启蒙老师姓章,大名章芝英,从杭州来到我们村——长兴县包桥乡罗冲村教书。教我时,章老师已五十多岁。圆脸,爱笑,齐耳的灰白短发,很精神。经常穿月白或淡灰的上衣,藏蓝或黑色的百褶裙,显出一丝不苟的模样。章老师功底很扎实,教拼音发音很准,教生字时读音也很准。
九月的初秋,四处仍弥漫着挥散不去的闷热。新学期伊始,数学老师——潘庆德老师和着“叮呤啷当”的钥匙声踏上了那片三尺之地。去年仲夏,我破天荒地在数学比赛中拿了个不错的成绩,潘老师也因此“盯”上了我。“你是靖轩对吧?我看你去年成绩还不错,要不考虑考虑今年再努个力,帮我赚点奖金回来?
我的父亲是一个有着40多年教龄的乡村教师,一生清贫,桃李多多。从父亲那里我学到的是善良、勤奋、乐于助人、爱生如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农村孩子不容易,老师要为他们铺好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18岁的小姑娘,朝气蓬勃,知识渊博。从她那里我学到的是乐观、努力,奋发向上。
张丽娟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闪光的眼神,我仿佛看到岁月里的那个“我”。回首二十载求学路,我的眼里追逐过太多星光,每每忆起,无比感念!大三时,我的论文导师尚未给我上过课,我就发短信联系了这位导师,自报家门。
尊敬的全体教职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公元20xx年9月10日,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2个教师节!30年前因王梓坤院士创意,因郭敬文等教授的建议,由全国人大会的决议,从此9月10日的日历被染红,从此全国教师有了一份特殊的恩宠!
轻敲弹性的微凉键盘,搜索输入“湘潭师院 周定宇”, 互联网立刻跳出若干条目,首条就是:《超越自卑——论卡夫卡创作的心路历程》,作者周定宇…… 虚实之际宛如天地回春、万物复苏,他在我身边了,能感觉到他呼吸,及其予人的气息。
老校长是我的本家,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辈分比我大两辈,我见到他时,常喊他“四爷爷”。我很小的时候,他每天早出晚归,很少见到他,只知道他在镇上的一所小学当老师,据说还是领导,不过我还是对他很尊重,那时村里读书识字的人不多,何况他是正式的老师呢。
“我再占用大家两分钟。”“没人举手?那我点名了啊。”......这便是我从李老师口中听到最多的话,平日里,学生们都对她“敬而远之”。作为班主任,她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不论是什么课,读书要大声、作业要按时交、做人要讲文明礼貌。在她心中,爱不是一味的放纵,而是有规有矩,宽严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