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档案 刘崇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市林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新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等工作。
嘉宾档案李好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聘副研究员,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石榴等资源调查、收集、育种和示范推广。主编、参编《中国石榴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植物志·石榴卷》等专著20余本,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嘉宾档案 >>王苏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郑州市科普专家、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梨的种质创新工作,致力于构建梨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以红皮和早熟等为育种目标培育出系列新品种,获得“丹霞红”“中梨早脆”等植物新品种权1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
12月21日,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理事长、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曹尚银博士一行6人深入淅川县考察申办2019年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暨第八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的实施情况。县林业局副主任科员李成涛等相关人员陪同考察。
湖北华盖农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正式签订1200万超软籽石榴项目技术转让协议。通讯员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一波 方紫琼)2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团队一行3人,在浠水县竹瓦镇凯瑞农场的田间地头实地考察。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3月1日,直属于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许为钢研究员,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淼磊,黄淮学院副校长姚汝贤教授,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王永钢,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谢德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张立新教授,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农科院蔬菜所原玉香研究员,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原学者、河南省农科院蔬菜所张晓伟研究员,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科技学院王清连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和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所、神农种业实验室、河南省农科院及地市农科院所、相关企业共41家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刘军和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5月15日,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花溪区委书记许俊松率队赴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开展招商考察,进行座谈交流,并参加成立花小莓联合专家工作站合作签约仪式。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方金豹,党委委员、副所长田鹏;花溪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王奂祎参加。
来源:大众日报 9月20日,滨州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会议在阳信县召开。“科技包县”“专家包户”的助农新形式,有望为阳信梨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阳信县签订“科技包县”协议。
近日,将最后一批千里迢迢从广州采集到的草莓样品种到花盆里,三十四岁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草莓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刚长出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他2015年的科研任务暂时告一段落。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2011年来到果树研究所,一眨眼都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