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话出自五柳先生传,原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么这个作者一定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或者他所接触的人群中有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直接间接的实践活动最后变成文字,汇成书,否则此书就是无源之水。
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中国佛教是一个大家庭,三大语系佛教流传时间有先后之别,但均为中国佛教组成部分。1998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纪念佛教创立两千年大会上说,在当今世界上,三大语系佛教俱全,圆融无碍,团结一体的,只有中国才有,这就是“中国佛教”。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从何而来?
作者:方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诸子研究院教授)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子学与经学、儒学、哲学的关系是讨论子学时绕不开的话题,它关系到子学自身的定位与核心特质,也关系到子学研究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班班多杰记者:中国的经学诠释学形成了“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积极循环,请您就此谈一谈开展好教义阐释,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性。班班多杰教授:诠释学不但西方有,中国古代经学诠释学也非常发达。
比较是一种经典的历史研究方法。当今全球史的蓬勃开展,使得文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迎来新的热潮。比较研究的视野,既可以运用在历史研究中,也可以用来考察历史写作与编纂的异同。以往的比较史学研究,大多以中西史学交流中的史家与史著为研究对象。
这样的思路很有创意,走出了一条阐释学研究的新路子。我曾说过,现在我们只有哲学史家,没有哲学家。这听起来虽然绝对了些,但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者们普遍缺少创造性,多习惯于做介绍性工作,因而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系统且能为大家所承认的学者确实很少。
第八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暨首届零距离组织卓越奖颁奖典礼现场图【按语】2024年9月20日,在人单合一模式创立19周年之际,由海尔模式研究院(HMI)与加里·哈默管理实验室(MLab)、商业生态联盟(BEA¹)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如期召开。
引言:苏轼的一句“何须出处”,揭示了宋代开始的新儒学真正走向了发展与创新,从汉唐经学的“我注六经”,转向了宋明理学的“六经注我”。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概述五经或说六经的基本情况,就从三个要点展开:首先,五经的最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