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朱高祥浙江中月婺剧团正在搬卸道具。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1月30日,临近中午,一辆载着音响设备、舞台道具等各式器材的小型卡车开进了金华东阳下瑶村,倒着驶入刚搭建好的巨大棚子里。章仁杰快步向前,帮着把东西往下抬。
作为老北京内城第一座戏院,吉祥戏院曾经有过太多辉煌,在戏迷心中分量颇重。如今,这座百年戏院焕发新生,使戏曲这一古老而璀璨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复兴与发展,成为国粹艺术与当代时尚相结合的王府井文旅新地标。
建院70年来,国家京剧院不断壮大艺术人才队伍,繁荣发展京剧事业锦绣梨园传新韵 一曲京腔动人心王勇在查看剧院的老艺术家戏服。青年演员杜喆剧照。青年编剧陈卓在研究剧本。青年演员郭霄剧照。经典剧目《白蛇传》剧照。
张警月演出剧照在刚刚结束的“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闭幕庆典暨颁奖典礼上,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青年演员张警月一举夺魁。戏台上,张警月凭借《寿州救驾》《窦娥冤·哭街》《扈家庄》,充分展示了她唱作俱佳、文武兼备的艺术功底,成功夺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晚上8点的浙江东阳南马镇下湖头村,婺剧《穆桂英》正在上演。台上,伴随着一个个纵身飞跃的武打动作,昂扬抖擞的戏曲表演气场十足。东阳南马镇下湖头村剧目(穆桂英)现场 张辉摄台下,村民们有时拍手叫好,有时怒目圆睁,有时张大嘴巴,心情跟着情节跌宕起伏。
先生在扬剧艺术上成长、成名,先生的演唱技巧、风格,先生的代表剧目、角色,扬剧观众记忆犹新。凌桂泉先生,这位江都扬剧界老前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戏比天大”、观众至上的敬业精神和胸怀大局、提携后生的高尚品德。
王红丽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是位知名的艺术设计,不仅设计做的好,也写剧本,《铡刀下的红梅》就是他的代表作,妈妈更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再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红丽从小就喜欢唱戏,成名没多久,就获得了“豫剧小皇后”的美称。
2025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指出:“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记者/张涵编辑/宋建华直播间里的孙书旭孙书旭的微信朋友圈背景图是一张武生形象的铅笔素描:身穿戏服,手拿大刀,表情坚毅。那是粉丝对着他上台前的照片画的,虽然笔触青涩,但孙书旭很珍惜这份礼物。直播间里,他是个烫着头发的帅小伙,但他更喜欢的形象,是站在舞台上浓墨重彩、威风凛凛的大武生。
日前,中国文艺网发文《生命的价值——从国家京剧院领军人才张佳春专场演出谈开去》,该文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口述,这是她在国家京剧院“北方有佳人”——领军人才培养·张佳春专场演出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她不但介绍了自己几十年的艺术历程,而且还畅谈了自己以戏促功、以戏育人,培养包括张佳春在内的优秀京剧人才的做法和思路。
一家四口两对搭档,四个国家一级演员,一个国家级传承人,三个省级传承人,两朵梅花,五朵白玉兰……堪称传奇。近日,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澄在来宁参加演出间隙,跟记者分享了“这一家子”的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