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四川成都市民小丽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她在一社交平台的翡翠直播间陷入“病毒式推销”套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被坑4万余元。她说:“收货后发现实物色差大、货不对板、以次充好,才知上当受骗。
□赵传龙随着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今晚的“315”晚会中,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径将会被公之于众。然而,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315”集中曝光,更需要社会企业365天的参与和真诚服务,真正让保护消费者权益落地见效。
央视3·15晚会上,翡翠直播公司中的“演技派”——广东省四会市永德祥玉器店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店利用主播和货主表演的双簧戏,甚至还有“缅甸偷渡客偷渡过来卖玉石”的情节,让消费者以为“捡漏”了,再以次充好赚差价。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涵盖多个消费领域,聚焦时下消费热点、维权难点,如消费者客观差评商家不构成侵权、跨境电商域外管辖条款效力认定、社区团购团长承担销售者责任认定、保险公司滥用“疾病释义”条款免责、平台派单模式中物流公司赔偿责任认定、电信服务欺诈、教培合同“超期余款不退”条款效力认定、二手汽车消费欺诈、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转让债务的责任承担、老年人旅游安全保障责任等,涉及消费者的获得赔偿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知情权、人身财产安全权等。
花2600元买的二手“金豆”不含金、“人参膏”宣称能“抗恶控瘤”、销售整个盲盒出现重复款、直播间购买翡翠手镯货不对板......“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3月13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典型案例公布花2600元买的二手“金豆”不含金、“人参膏”宣称能“抗恶控瘤”、销售整个盲盒出现重复款式、直播间购买翡翠手镯货不对板……“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昨天,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建院以来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审理情况,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