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艾丽斯·门罗的封笔作《亲爱的生活》出版,14个告别故事解开门罗的隐秘生活“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2025年1月,新经典文化推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门罗的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亲爱的生活》首次出版于2012年门罗81岁之际。
我曾经试过一直写到凌晨一点,然后第二天一早六点起床。我记得自己曾经想,这太可怕了,我可能要死了。我丈夫和我拥有一间小书店,甚至我在书店工作的那些年,我也可以在家里待到中午时分,我是应该在家里做家务,可我用来写作。
5月13日,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然而就在这两日,门罗的小女儿安德丽娜·斯金纳向媒体披露自己在童年时曾遭继父盖瑞性侵犯。母亲对此知情,仍然选择与继父共同生活,安德丽娜称这件事是家庭“公开的秘密”。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封笔之作,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的创作“终曲”,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的“集大成之作”。《亲爱的生活》出版于2012年门罗81岁之际。次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门罗,颁奖词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亲爱的生活》是她的第十四部,也是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24年5月13日,门罗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去世,在世界文坛上引发无数怀念。近日,新经典文化出版了门罗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幸福过了头》。近些年,门罗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熟知。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终年92岁》的文章,作者是珍妮弗·马洛妮。全文摘编如下: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周一在安大略省霍普港去世,终年92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新年伊始,诺贝尔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亲爱的生活》简体中文版,在出版十周年之际再版。在过去的2024年,5月门罗的离世,7月“门罗事件”的爆发,无论是阅读还是谈论门罗,似乎都变成一件艰难的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实习生 吴珊珊没人能想到,去世50多天后,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再度被人们如此激烈地讨论。2024年5月13日晚,92岁高龄的加拿大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逝世,引发文坛及读者的集体哀悼。
《快乐影子之舞》 艾丽丝·门罗 著 李玉瑶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艾丽丝·门罗短篇集《快乐影子之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感谢送我们回家》:城市男孩到小镇猎艳,对另一种生活既好奇又紧张——你也可以说,那是一种暧昧的愚蠢,而他们找到的女孩,态度却是明确的。
第143期主持人 | 尹清露整理 | 实习记者 左佳华就在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逝世两个月后,一件被掩埋了太久的秘密浮出水面:近日,门罗的小女儿安德丽娜·斯金纳对加拿大媒体《多伦多星报》披露,称自己童年时曾经遭受继父盖瑞·弗兰姆林性侵,母亲对此知情,但仍与弗兰姆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李彦慧 记者 黄月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爱丽丝·门罗的女儿揭露童年被继父性侵犯后续、浪漫爱情小说专卖店开遍美国、巴塞罗那居民抗议过度旅游等内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半个多世纪前,作家王蒙在《青春万岁》序诗中如此描述那个时代的火热青春。青春是绚烂之花、希望之火,是生命长河中的激流。新时代文学青年又是如何描写“青春”的?
1948年的夏天,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一次蝴蝶采集之旅中开始创作与角色洛丽塔同名的小说。洛丽塔第一次出现时,“娇弱的、蜜黄色的肩膀,同样柔软光滑、袒露着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头发”。她是叙述者口中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作家乔叶 从村小学到县文联、到河南省文学院,再到北京市作协,她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和对文学的热爱,一步步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2023年,70后作家乔叶以聚焦乡土中国现代化的长篇小说《宝水》斩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乔叶文学生涯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几十年耕耘与探索给予她的奖赏。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一个女子,按部就班生活、工作到中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热情在于文学写作,她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从十年前开始,湖南女子周慧在深圳郊区一个村庄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沉浸于阅读和写作之中。她的作品被人发现、赏识,并正式出版,给很多读者传输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把自己的心声变成旁白,会让人产生错觉:这必定是冷静超然的叙述。旁白朗读者回望过去,视野清晰,作出评述,对往事一一落下考语。莱农和莉拉的故事还在继续。旁白莱农的声音依然冷静,句子简练。《我的天才女友》新的一季,也是最后一季开播时,莱农和莉拉的青春期结束。
“何为我犯下的恶行?/引诱者,罪犯——我让整个世界/渴慕我那可怜的小女孩,/就给我这样的称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他的俄文诗《何为恶行》里这样写道。在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王宫饭店,纳博科夫和他的妻子薇拉一住就是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