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近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前10个月经济运行主要情况看,经济保持了持续恢复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阎 岳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的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提升。当月PMI为50.3%,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是什么因素让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持续提升呢?
来源:人民网 “去年年初,我们的订单量下降了近30%,原材料成本却涨了20%,压力不小。”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但国家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给了我们信心。我们申请了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了40%。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一期宏观经济数据。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6%,略低于二季度的4.7%,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5%,政策无疑发挥了重要托底作用。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5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咨询机构上调了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积极信号。“中国政府有信心在明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定增长”“此次会议所做决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中国自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积极解读此次会议,认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发展动能。
科学研判下阶段经济走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优势和机遇;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大势、认清主流。 当前,全球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外溢影响持续,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变数较多,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多个领域出现积极信号”“经济数据总体向好”“有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16日,在中国官方发布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不少外媒作出评价。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经济的稳步回升,印证了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判断。
央视网消息:5月13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在国际经贸、金融业、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取得的新成绩。中欧班列持续稳定开行、外资金融机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互换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多重积极因素累积,中国经济发展信心足、前景向好。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常理、赵田格格)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6日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较2023年同期高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