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在申城不少医疗机构已经纷纷开设出以“减重门诊”等命名的体重管理门诊帮助肥胖患者采用药物、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运动、营养管理等多元化方式控制体重申城医院纷纷开出“减重门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图源:央视新闻2024年6月,国家
年仅40岁的李女士(化名)自生产过后体重一直控制不佳,面临 “行动不便”“身材焦虑”“自卑抑郁”等困扰。过度肥胖对李女士全各脏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公司体检中被打上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贫血、代谢综合征的标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肥”冲上热搜。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日前,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引入该院肝病科专家下沉社区,开设脂肪肝减重专家门诊。该门诊主要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高月求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成员朱晓骏、唐亦非坐诊,两位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目前我国多地医院开设体重门诊、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助力群众提升健康水平。体重门诊如何帮助群众减重?去一次就管用吗?还有哪些减重误区需要注意?
央视网消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近期,不少医院积极开设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这些门诊是如何帮人减重的呢?北京协和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开诊25岁的小王体重300斤,BMI指数接近50,属于重度肥胖,严重超出健康范围。
超重与肥胖的危害众所周知,然知易行难,零打碎敲式地瘦身,无论效果还是持久性都不尽如人意,遑论减少肥胖相关慢性病带来的危害。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国家中医药局、体育总局等16个部委于日前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减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体检一看体重和BMI,超重了,再一测血糖血脂,超标了,医生可能就会提醒你该减重了。很多人感觉自己是易胖体质,饿过肚子,用过各种网上流行的减肥方法,甚至还花钱办卡买课,结果要么是减不下来,要么是减完反弹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前不久。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每次肥胖专病门诊都有20余名小患者带着成长的烦恼走进诊室——他们中不乏体重超百公斤的"小胖墩",更有年仅12岁体重已逼近200斤的少女。令人揪心的是,这些孩子不仅承受着体重的重压,更面临糖尿病、高血压等“成人病”的侵袭。
下午2点,今年41岁的黄宇杰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新开设的“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想要寻求更加有效的减重办法。黄宇杰告诉记者,近几年,自己的体重节节攀升,从原先的150多斤达到200多斤。期间,为了控制体重,他尝试了轻断食和运动等方式,但都未见成效。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有近一半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外观和自信,更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的元凶,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减肥不仅是为了美丽,更是为了健康。
“有些同志腰围太大了,体重也超重。”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花了七分钟谈体重管理。他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一时间,“体重管理”成两会热词,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也导致了肥胖症的出现。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词。为啥国家都在喊你“管理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