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并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将其识别和合成为语音,还原准确率超过90%。
从科技赋能让残障人士“看见”“听见”“走远”到打造无障碍人居环境让残障人士享受正常生活的乐趣再到帮助他们发掘内在潜能实现自我突破清华大学以科技为桥梁以关爱为纽带为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发展持续贡献清华智慧与力量科技赋能让生活“无缺憾”一块可以变化万千的浮雕如何帮助视障人士获取信息?
IT之家 3 月 9 日消息,IT之家从清华大学官网获悉,近日清华大学的任天令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成果:他们利用石墨烯材料制造了一种智能可穿戴人工喉,可以帮助喉切除术患者重获新“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的喉疾患者重获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研发了一款可穿戴人工喉,可以识别喉部发声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语音播放,还原准确率超90%。
使用智能可穿戴人工喉进行无声语音交互 清华大学供图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高凯)清华大学日前发布消息称,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首次将石墨烯转换成具有“收发一体”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设备。这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人工喉”,能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就能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今天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第一次将被称为“黑金”的石墨烯转换成具有“收发一体”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设备。该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人工智能子刊《自然·机器智能》上。
这是清华大学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个用石墨烯材料做成的可穿戴喉咙。如此一来,那些不能正常发声的人,包括喉切除患者、临时嗓子发炎者、长时间讲课的老师、在嘈杂环境工作但需要交流的人等,都有救了。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财联社3月19日电,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并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将其识别和合成为语音,还原准确率超过90%。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据“BRTV医者”官方账号视频,11月13日,渐冻人蔡磊试用了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可穿戴人工喉,成为全球首个使用可穿戴人工喉的试用者。蔡磊曾是京东副总裁,2019年9月30日确诊渐冻症,因该疾病逐渐失声。
11月13日,渐冻人蔡磊成为全球首个可穿戴人工喉的试用者,他久违的声音再次重现,让人激动不已。蔡磊是京东集团原财务副总裁,于2019年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但蔡磊并没有放弃,他寻求科学家支持、搭建数据库、建立规模达数亿元的基金推动药物研发,为渐冻症患者提供支持。
11月13日,京东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成为全球首个可穿戴人工喉的试用者,久违的声音再次重现,他本人也表示还原度很高。据悉,该可穿戴智能人工喉设备由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研发,系全球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