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小小一张三寸卡片,为何如此受人追捧?拆卡风潮背后,挡不住的未成年人参与,又该如何监管?“叮叮叮”,主播一边敲响铃铛,一边大喊,“恭喜老板开到了稀有卡!手气太棒啦!
□ 胡立彪近一段时间,关于虚拟主播(数字人主播)的话题很热。“618”购物节前,以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为形象的数字人“东哥”亮相京东直播间,创下从开播到下播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观看量超2000万、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的亮眼成绩。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热度不减却乱象丛生。所谓网络直播带货,就是商家邀请“带货主播”,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以网络直播形式实时对商品或服务进行展示、解答,吸引消费者购买。网络直播带货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不过,不规范带货行为导致侵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诚信是直播带货的生命线,没有信誉打底,再巧舌如簧也终将被消费者摒弃。“95后”的老傅,那张娃娃脸怎么看都和“老”不沾边。因为他直播时掌控能力强,加上涉足直播领域多年,大家这么称呼,更多是对资深人士的尊称。
来源:【中安在线】数据显示,最近5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在此背景下,截至2023年12月,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到5.97亿人,占网民整体半数以上;2023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成以上、且总量还在增长。
随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直播带货乱象频发。在严监管之下,一些直播带货“套路升级”,部分商家不断打“擦边球”规避监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手段更加隐蔽。(6月13日《工人日报》)看直播带货时手有多“贱”,踩坑时心就有多“塞”。即使不喜欢网购的我,也有过“惨痛”记忆。
“今天卖了2千多万,这一周卖了2.6个亿。”澎湃新闻记者近期对“千万级”网红主播麦琪啦直播间进行了长时间跟踪调查,发现麦琪啦在直播时用“结某石、囊囊肿肿、CA”等话术,不断暗示其销售的压片糖果、保健食品等能够治疗癌症等疾病,把保健品吹成“神药”,而相关产品均无药品相关标识。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3月6日消息,针对部分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恶意炒作、搞虚假营销,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并计划今年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
根据去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65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474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1.0%。如今,网络直播已成为内容消费的主流形式之一。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30日消息,今年4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内容呈现乱象,从严整治功能失范、“网红乱象”、打赏失度、违规营利、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
构建网络主播“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提升主播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从“被平台管理”转向“自我管理”,鼓励他们在直播活动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升直播内容的质量。9月7日,一家头部直播平台发布公告,针对内容主播推出新版健康分管理制度。
直播带货中,部分主播恶意炒作、搞虚假营销、卖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直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