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同学们,你们知道多久能种成一棵菜吗?”“上午浇好水,下午应该就能看到菜了。”在上海一所中学上科普课的时候,听到6年级学生的回复时,顾永豪的嘴巴张了张,有点哭笑不得。
2月4日,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属农垦华阳河农场,农机手驾驶植保机械对小麦进行叶面喷药施肥作业。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田间地头,农民伯伯们纷纷结束“休眠”模式,开启新一轮“内卷”大战。
一改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越来越多小农户通过“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方式拉近了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还面临着人才、观念等多项瓶颈。
今天上午,杭州运河小学的六年级师生先后拜访了运河街道的新宇村李伯伯农场、双桥村稻虾农场、杭信村蚕桑馆,在自己的家门口的“乡土课堂”上了一堂学农课。这条特色农事研学体验之路不仅有“藕鳖共生”、“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生态共养循环模式,风景也相当不错。
文 | 精品分享编辑 | 精品分享无人农场来袭,当科技推动“机器人农民”崛起,此时此刻,你也许会问:这是不是开启了第一次农业革命?智能农业必然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请看上海浦东新区如何引领未来的粮食生产!
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一学生周子琰,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从没有体验过什么叫“下地做农活”,而11月8日他在自己学校的地里摘了毛豆,带来的不仅是新奇……当天,周子琰所在的上海建桥学院在校园东南角开辟出了100多亩的“开心农场”,种植油菜、采摘大豆、播种蚕豆都可以……这片校地合作的配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通讯员 阎进林 江乔“老师,红薯是生长在地下吗?”“红薯能像拔萝卜一样拔出来吗?”10月8日下午,武汉市青山区钢都小学303班10名学生在班主任潘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楼顶的“晓荷园”劳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来源:大连日报 谢辉正在稻田里为游客介绍即将收获的新品种水稻。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摄国庆假期正逢秋收时节,不少城里游客选择到农村特别是正值丰收季节的各种生态农场进行“微度假”,参与形式多样的“农事课堂”,体验硕果累累的丰收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