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2月4日下午,正在贵州省贵阳市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看望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开展便民服务等情况 李学仁摄/本刊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很多读者不明白党史和国史的区别,二者是有一部分内容重合在一起,但党史和国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国史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它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外交史等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学会全体同志、向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在贺信中指出,国史学会成立30年来,为推动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是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双十一大促正是入手这些大部头的好时机,我们邀请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撰写专文,为广大史学爱好者奉上盛宴,带领读者从时间、空间、故事三重维度读国史。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为《时间里的中国:通鉴家族 | 国史的三重维度》,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宅兹中国”四字,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瑰宝,属于国史范畴,而非某一省的省志,更不是某个家族的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