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3月7日下午,2025重庆春季房地产暨家居展示交易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第十届重庆市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TOP20会议(简称“TOP20会议”)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就重庆房地产业发展机遇、“四代住宅”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5月20日,我市出台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六条政策。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政策?新政给市民购房带来哪些利好?针对各方关心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1、问:出台房地产市场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2月11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蛇年正月,我市各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建设者们铆足干劲,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冲刺新春“开门红”。中央公园悦府项目位于渝北区中央公园片区,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共约1400户。
华龙网 9月1日,重庆房地产市场再次迎来重大调整。记者获悉,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房地产交易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多条房地产新政,包括调整新购住房再交易管理、进一步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住房“以旧换新”等。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房地产行业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好房子”,近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透露,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好房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永芹房地产再推新政——11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的公告》。
人民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正增长,今年1、2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止跌回稳积极势头。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为期四天的2025重庆春季房地产暨家居展示交易会(简称“春交会”)线下展示活动本月9日落下帷幕。市住房城乡建委3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交会线下展会举办期间,中心城区商品房网签成交10.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其中,商品住房成交8.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 周盈 罗斌2025重庆春季房地产暨家居展示交易会(简称“春交会”)线下集中展示活动3月6日在观音桥步行街启幕,吸引58家企业机构、约99个项目参展,提供可交易商品房面积341.37万平方米,以及12万套二手房源、1800余套租赁房源。
极目新闻 文清蔓近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房产风波”。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于2016年在海南省海口市购置了一处房产,一直空着没人住。2025年1月5日他收到法院的公告告知该房产“将被执行法拍”。
新重庆-重庆日报 周宝琴12月12日,湖南衡阳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12月17日,河北张家口也表示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最近,多地宣布取消公摊面积,引发广泛讨论。长期以来,公摊面积由于不透明性,备受争议。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前不久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推出一套“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新华社 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2025年金融监管工作怎么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2日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六大监管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央视新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其中多次提到了“稳”,包括“稳住楼市股市”“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以及“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专家对此表示,一系列表述为全年房地产政策定下基调,显示出政府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央视新闻 地产行业,从来不缺少“预言家”,你听过信过吗?又是一年3·15,我们来聊一聊地产领域的自媒体。在某个短视频平台上,搜索“跌得最惨的五个城市”,近一个月来就有700多条以此为内容的视频,虽然来自不同的账号,文稿却出奇的一致。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12月2日是契税优惠新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工作日,全市申报缴纳契税的业务办理量较以往大幅增加。重庆高新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副所长张如馨介绍,该所半小时申报业务取号量已超过50个,相当于以往平峰时期一整天的业务办理量。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坚定坚持支持性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国债买卖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