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在憧憬回家团聚的同时,一些年轻人也在为被长辈们“组团”催婚而困扰,有的甚至因此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前往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催婚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两代人怎样的心理动因?除了忍耐和冲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
2025年春节刚过,AI伴侣APP下载量暴涨200%,星座博主连夜更新「抗催婚运势指南」,年轻人一边用科技武装单身生活,一边在年夜饭桌上被父母的「结婚KPI」压得喘不过气——原来催婚这场拉锯战,父母也在偷偷掉眼泪。
02、情侣、夫妻间的惨案,令人望而却步。很多年轻人“恐婚”,甚至成为不婚主义者,很可能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父母总是吵架,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渐渐地,他们对婚姻产生了抵触、甚至是恐惧心理。
年轻人苦催婚久已。绝大多数父母,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开始催婚。有的父母,在孩子刚刚走出校门就会催婚,上学的时候各种说不要谈恋爱,那会耽误学习,但是刚刚毕业,态度就完全变了。甚至会觉得再不结婚,就会有些晚了,会比较的落后。也有父母会稍微好一些,再过了二十五岁以后,才会开始催。
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一个花季年龄的女孩因为父母强行逼婚,崩溃之下选择了结束生命。想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被父母催过婚,大部分人的反应无一例外都会觉得除了烦,就是莫名的压力山大,因为父母的“催”而甘心情愿走出这一步的是极少数吧。是父母真的为儿女的终身大事而着急,还是另有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