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藏族小伙在出海的时候,录制了一段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观”,视频中原本平静的青海湖,忽然闪出一道白色的光影连接着天地,白色的光影在半空中,由小变大的不断盘旋,一开始只有四五米高,十几米粗,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猛涨到了几百米高,就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了一般,顿时晴朗的天空乌云密布,白色的光影就像有了分身术,从一条光影变成了三条,六条,九条。
现在,从画面中看到的植物,它是生活在水底沙地里的,整体来看,它们是一株一株分布着,从形态上来看,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种在地里的小葱,同行的专家说,这大概率是篦齿眼子菜,这是一种沉水植物,这些沉水植物生活在水底,可以起到稳固底泥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多杰今年30出头,从小就在青海湖畔的草原上放牧。为了更好宣传家乡的畜牧产品,多杰想到拍摄记录整个牛羊转场的过程,通过视频和照片来展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刚察本地的风光。牛羊转场的拍摄经历激发了多杰对摄影的兴趣,他购买了专业相机,一有空就跑去拍照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原文发布于2024年11月5日,原标题为《青海湖,“胖”了!》。青海湖连续20年“长高”“长大”我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扩大,水位平均每年上涨近20厘米。目前湖水面积已恢复至70年前水平。
初冬时节,被誉为“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水波荡漾,水鸟翔集,景色如画。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部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11月23日在青海湖拍摄的水鸟。 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11月23日,游客在青海湖游玩。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每年5—8月是候鸟产卵育雏的时候。今年61岁的杨涛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自2008年来到青海后,他主要负责定期环湖巡查,搭建网络接收各处传送的气候、土壤等信息。
陈明菊初夏的青海湖,浩渺如镜。湖面波光粼粼,湖畔清风徐来。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居“中国最美湖泊”之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被誉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游客畅玩青海湖。
这是9月24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拍摄的青海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秋日里的青海湖碧波荡漾,如同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高原之上。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因其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备受游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