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讯(YMG全媒体记者 金海善 通讯员 于建章 摄影报道)近日,牟平杜木匠木工非遗展示馆迎来了180多名青少年。孩子们在市级非遗传承人杜丕涛的指导教授下,一丝不苟地学习着市级非遗“胶东传统木作技艺”。
交汇点讯 1月7日,全国首个少先队员劳动教育实践网上平台“红领巾劳动吧”走进位于句容市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4年的首次线下劳动实践活动——木工技艺体验。“红领巾”们来到活动现场做起了“小木匠”,近距离感受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
中新网宁德2月11日电(雷津慧)“这些木工都是我自学打造的,每件都像自己孩子一般。”新春期间,“85后”郭滔对来访的记者如是说。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的郭滔工作室里,目之所及,皆是独具特色的木质桌椅、摆件。
榫卯被称作传统实木家具工艺的“灵魂”,凸为榫,凹为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的榫卯工艺历史悠久,心灵手巧的工匠师傅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够把木料严丝合缝地衔接在一起,制作出各类精美的家具。2021年,望都县传统木工技艺(榫卯结构技术)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22日,“走读山东·外眼看济宁”系列参访活动,来自济宁医学院的 Zeeshan Rohama、Majeed Hazeera、Habib Ullah、Saffia Ibraheem syed、 Abdullah Muhammad、Essa Ahmad、Gurmani Mumam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由于木匠技艺比较复杂,所以在民间一直被称为五大匠之首。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阳信县翟王镇的鲁木匠古典家居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木工文化,了解当前木工文化的传承现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山东临清1月4日电 (吕妍 姚晓楠)世界杯的余温还未褪去,近日,山东省临清市的“阿木爷爷”也凭着用32块木板做出的榫卯足球再度出圈,用传统木工手艺向海内外网友展示了别样的“中国功夫”。
榫卯,是中国建筑灵魂所在,在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榫卯已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木工技艺,日前,一场主题为“一榫一卯 感受非遗”的科普活动在虹口区北部功能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图为王永明向学生们传授“箍桶”技艺。 李金刚 摄图为学生零距离感受“箍桶”技艺。 李金刚 摄中新网河北新闻11月20日电 (崔志平 贾献义 陈晓亮)近日,非遗箍桶制作技艺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第二小学,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图为学生在体验“箍桶”技艺。
新华社福州11月3日电(记者秦宏)“如何用一根鲁班尺指挥建成雕梁画柱的亭台楼阁,或普通人家生产生活功能齐全的房屋?”福建省长汀县的传统客家建筑营造老木匠卢何何说,现在,人们对此特别感兴趣。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