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部让阿信惊喜的电影。有讲述灵魂与现实之间紧张关系的《气球》,有张艺谋导演以自己早期经历为灵感创作的《一秒钟》,还有鬼才导演园子温的新作《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但阿信最想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无法在院线看到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李一凡第一次见到那些图片是在2012年,图片里的年轻人梳着五颜六色高高隆起的爆炸头,搭配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脸上画着浓妆,李一凡很兴奋,认为中国有“朋克”了。但那不是朋克,那是“杀马特”。早在2007年前后,“杀马特”青年的照片开始在互联网上疯传,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很快,在一轮轮群嘲过后,那些造型夸张的年轻人从网上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偶尔冒出的“复兴杀马特”的新闻,或者在综艺节目的搞笑桥段中的模仿秀,再难寻觅他们的踪迹。
杀马特会杀回来吗?前段时间,纪录片导演李一凡在一席做了一次演讲,名字叫《杀马特我爱你》。说起杀马特,那已经是十年前了,早就淡出大众视野了,当年那些玩杀马特的人也都回归“普通生活”了,“主教”罗福兴还开了一家理发店。不过这几年,杀马特好像又渐渐有了复苏之势。
杀马特造型特点:他们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化着浓重的眼线,搭配金属首饰、皮夹克,喜欢自拍。杀马特庞大的家族消失在大众视原因:被主流审美视为异端,和异类划上等号,工厂的限制,最主要的还是时间,成长,人一但长大了,所有自认为个性的东西,就只能埋藏在心里了,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那时中国的平均网速只有100.9KB/s,最火爆的手机还像块砖头,如今春笋般不断涌出的网红们还尚显遥不可及,每个网民都在呼唤着那群人的名字,他们是“葬爱家族”,“洗剪吹”和“非主流”,也有人把他们统称为——“杀马特”。
杀马特三个字如同病毒一般很快便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奇怪的装扮与夸张的发型也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16岁的罗福兴也在网络上出名,在一个个的杀马特群里称自己为杀马特教父,在杀马特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几百个群,一个群中几千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然而却在不久之后迅速走向衰落,仿佛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杀马特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少有人知到的是,杀马特群体背后,藏着的是中国最残酷的底层之痛。
据广州日报1月27日报道。曾经靠着非主流发型在网络里“号令天下”的风云人物罗福兴,如今已剪去长发,靠给人剪头发谋生。他可算是“杀马特”的创始人,如今,他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希望通过一技之长担起养家的重任。“我想为杀马特家族正名,我们不是别人眼中的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