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张奶奶近20年来血压都控制在(120~130)/70毫米汞柱。最近,她老伴因为生病住院了,张奶奶总是睡不好觉,又跟着担心、焦虑,总觉得头晕,到门诊测血压时发现,血压竟高达170/100毫米汞柱。
不良情绪对血压具有怎样的影响呢?工作性质、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均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当我们受到愤怒、恐惧、焦虑、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时,血压会随之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容易随情绪的变化而波动。
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很多人都想到要合理饮食,但其实控制情绪也是有效降血压的关键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偶尔受到一次刺激是不会造成高血压的,但如果刺激持续时间太长,导致血压长时间降不下来,就真的可能会患上高血压了。
今年76岁高龄的严娭毑,2年余前在社区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反复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40/90mmHg,情绪激动时最高达到160/98mmHg,在外院诊断为“高血压”,因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等不适,便未进行降血压治疗。
央视网消息: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3亿,低龄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血压多少才算高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倍左右。而高血压又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主观情绪,二者互相影响。
偶尔头痛、心跳加快,但一段时间后又会自行消失,这些一过性不适最易被人们忽略,但这些症状却可能是因为血压一过性升高所致。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与稳定性高血压相比,严重的一过性血压高引发脑中风的风险更高,应引起重视。如果非高血压患者,偶尔血压升高则无需太过紧张。
但是情志波动过于剧烈,过于持久,超过了常规,如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不能充分宣泄,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开始是精神紧张状态下的阵发性血压升高,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可能最终导致持续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