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市民张小姐 乘坐地铁8号线时,不慎把一支价值1000元左右的 苹果电子笔弄丢了,直到下地铁时才发现笔不见了。这可怎么办?正当张小姐心急如焚时,她想到了报警求助。从地铁上下来,她第一时间找到轨交民警求助,并向民警描述了电子笔的形状和大小。
“儿子一年级,感觉他是懵的,铅笔每周一装六七支在笔袋里,周一齐全,周二缺几支,掉几个笔帽,周三又少几支,写着写着袋里就剩一支笔了……”开学两周,有家长感叹,自家娃是不是会“吃”文具,铅笔、橡皮、尺不知道丢了多少。
关于这支水晶圆珠笔,你有印象吗?它没有三菱、真彩厉害,花样多,但总会拥有一支,作为其他笔都不见了、写不出水时的保底「笔」。因为它真的不会断水啊,掉到地上还能继续捡回来用,出水量不多不少。它的红色还是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常客,相信看到它之后,瞬间能唤醒学生回忆。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高芳文具经常丢失向来是低段老师和家长们的心头大患。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202班的老师发现,从一年级开学起,班级失物招领处的文具总是络绎不绝。家长们反馈的最高丢失纪录竟高达:一学期丢失300多支铅笔!
家庭里最常发生的争执,就是找东西。比如,太太的物品,被先生一用,就再也找不到了;或者,那个“重要东西”,干脆混在垃圾里丢掉了。我们家最近的争吵,是为一把失踪的蟹钳。每次吃螃蟹,就四处寻找,以为它躲在哪个角落。太太看着我翻箱倒柜,总批评说你吃个螃蟹,要那么大动静干什么。
No.001 地口 No.001 地口 “你有没有过东西不小心掉在地上却怎么也找不到的经历?” 我在新建文档上敲下这么一句话,随即盯着末尾闪烁的光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继续。黑夜无声,空旷的房屋中面前这台电脑是唯一的光源。
但是他们又不忍看见这些,后来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民族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底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深夜,她蹑手蹑脚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挪到阳台,亮着灯的人家屈指可数。她睡不着。上午发生的事历历在目。她最喜欢的一支笔丢了,后来在最要好的朋友的桌上找到了。她与朋友大吵一架后开始冷战。朋友想解释,却被她冰冷的目光都了回去。
夜色蔓延。苏婉清站在医院走廊,手中攥着一张缴费单。数字刺痛了她的眼睛。父亲躺在病床上,呼吸衰弱。药品费催命似的一天天涨,她的存款见底了。犹豫中,她掏出手机,拨通了小卡片上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低沉的嗓音:"晚上,来白马会所。888包厢,穿得漂亮点。"电话那头的男人说完就挂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