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胡璐 陈冬书)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邀请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兴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汇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日,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5处提名地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不久前,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统遗产最北端的提名地,和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一道,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记者:鸟在补充之后它要吃多少?它要飞多远?
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连市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至此,东北又新增一张世界级“绿色名片”。
眼下,除了因奥运会关注法国巴黎,印度新德里也值得每一位上海人关注。7月21日至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6届大会在这里召开,审议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处遗产中有“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而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是二期最南端的遗产点。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对进一步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大连再添世界级“生态名片”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进行调整,将包括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在内的我国5处重要候鸟栖息地扩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河北南大港湿地:世界级候鸟驿站蝶变记中新社记者 刘亮秋日的南大港湿地,绿波荡漾,葱郁的水草放眼望不到边,鸟儿在湿地上自由觅食、嬉戏……这是记者近日在南大港湿地采访时看到的景色。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