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机电池不仅更安全、体积更小,而且充电一次可以用更久,那该多好。最近,科学家们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这可能会让这样的梦想成为现实。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标题:青岛能源所研发新材料助力全固态电池开发让电池同步保持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其研发的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千克。
【我国科学家取得全固态锂电池研究新突破】财联社7月31日电,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近日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青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由青岛能源所研发的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实现“超级快充”;预计2026年年底,生产线规模扩大至2GWh(吉瓦时)技术优势超级快充应用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完成充电续航里程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搭配硫化锂
该研究团队针对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广汽埃安在2021年曾称开发的石墨烯快充电池将搭载在AION V上,可 8 分钟充满 80%、NEDC 续航 1000 公里,且拥有军工级别的电池安全品质。
5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失效。
7月26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科研成果在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再次获得重要奖项,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完成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材料、技术及系统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功能膜与氢能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多功能复合膜结构设计及
证券时报记者 梁谦刚近期,固态电池概念股日趋活跃。9月4日,德尔股份、科恒股份、南都电源收获20%的涨停板,其中南都电源已录得3个涨停板。涨幅靠前的个股还有东峰集团、丰元股份、德福科技、当升科技、翔丰华等。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又有新突破,打通了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最后一道难关,力争2026年量产。据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消息,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近期,固态电池产业迎来一系列利好消息。11月5日,华为公布最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名称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的背景是,硫化物固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严重,影响电池寿命。
4月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武建飞、高静、袁勋、高源等在《ACS应用材料与接口》发表论文Enhancing Ionic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Li3PS4 via Zn, F Co-Doping for All-Solid-State Li–S Batteries,报告团队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