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立刻就知道文章被打上标签的,因为前段实践有些忙,没有经常上头条关注,等我关注到的时候,文章大大的标题下已经有了“内容可能存在AI创作......”这么一个标签了,且不只是作者可以看见,观看文章的路人也会看到这么一个标签,详情可以看我前几天发表的一篇文章《恋爱脑女孩成为男友向上阶梯的玩物》,刚好这篇文章数据不错,加上我了解到的标签问题解答,总结就是:被打上标签并不会影响到文章本身以及内容。
文 | 维辰小红书平台的文案,很可能是AI写出来的——日前有媒体注意到,过去大半年,该平台不少博主都开始用AI生产图文内容,有性格测试类、知识科普类账号涨粉迅速。Kimi、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一众大模型产品,基本都有专门针对小红书文案的AI撰写能力。
AI产业爆火,由AI制作的各种内容产品,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如果不注意版权保护,这些看似方便的“快餐式”内容,很可能在不自觉间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近日,徐汇区法院就宣判了一起涉融脸模板的肖像权案件。
·元数据或与数字图像文件相关的信息,可以提供内容的基本细节,例如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等。目前,许多科技公司都支持使用这项技术在其产品中对AI生成内容进行某种形式的标记。但在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之前,事实核查只能靠人工审核来弥补不足。
极目新闻 屈旌近日,知名模特叶凯薇发视频公开控诉,称其被人利用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并大量传播,造成严重困扰,目前已经收集证据并报警,引发关注。记者从警方处获悉,经鉴定,该视频确系拼凑伪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红星新闻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0月14日。《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好友”突然打来视频10分钟被骗430万多人视频会议只有自己是真人被骗2亿港元和“大学同学”视频通话五秒被骗转账3000元……近两年全国发生“AI换脸”诈骗犯罪近百起面对熟悉的面孔和声音任谁都无法立刻联想到诈骗今后当你最亲近的人打来视频电话你会不会怀疑手机那头的人究竟是谁呢?
来源:新华网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此前,在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因其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商业化使用而获得胜诉;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
9月1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应当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且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等均提出相应合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