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当中,经常会有人拿着一张检查报告来问:心电图提示“ST-T改变”或“ST段/T波异常”,这是“心肌缺血”甚至“冠心病”吗?需要吃些什么药治疗?是辅酶Q10这样可以“营养心肌”的辅助药物?还是他汀与阿司匹林这样“更厉害”的药物呢?
你好,这位朋友晚上好,你说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奇怪,因为从心功能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得看患者本人的心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般心功能分级是这样的,心功能一级的患者可能是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他做的心电图检查显示如果是轻度心肌缺血的话,比如说轻度的T波低平或者是轻度的T波倒置,或者是心电图导联轻度的ST段压低,像这种情况下患者本人也可以暂时不用药,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界定心肌缺血的患者是否能不需要用药,必须是心内科的医生给出的意见才可以,患者本人自己不能决定自己是否需要用药,这个是不行的,必须要心内科的医生给出建议才行,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然后随时定期复查,一旦病情加重的话,可能需要马上用药,一般只有达到心功能二级的时候,患者才有可能会出现相关的症状,比如说在从事剧烈运动或者是重体力劳动之后,可能会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患者心功能三级的时候,可能轻微的活动或者是情绪有一些激动,就会出现心脏不舒服,心功能四级的患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诱因,坐着休息,或者是躺着休息的时候就会突然间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而且心脏不舒服的症状会持续加重,口服药物可能轻易都不会缓解,需要马上去医院的急诊内科,或者是心内科就诊,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5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首次发现,N-乙酰转移酶10(NAT10)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调控分子,抑制NAT10表达和功能有望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新策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
漏诊误诊的无症状心肌缺血预后比心绞痛性心肌缺血更具有危险性,引起心肌梗塞或心脏猝死的重要因素不在于心肌缺血时有无症状,而在于心肌缺血的时间和程度,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反应不敏感,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对胸前区疼痛不在意往往以劳累或消化道疾病作解释,心肌缺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展或加重,可能在情绪或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性猝死。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壁损伤、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所致。中医学认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胸阳不振,气虚血瘀,络脉痹阻,痰气互结,而其中以气虚血瘀、络脉痹阻之证最为常见。
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ST-T改变”,医生会说一句“可能有点心肌缺血”,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01 判断是否真的“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并不代表一定有心肌缺血、患上了冠心病,还有其它原因可导致“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