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对热、干燥、还有常用的消毒剂都很敏感。艾滋病病毒存活的时间与其所处环境有关。在室温(20℃~22℃)条件下,存在于血清、血浆等含有机物液体中的病毒感染活力可持续14~28天。
这是全球首次建立的经济鱼类长期培养精原干细胞系,它们不仅能体外产生精子,还能存活长达800天,这为精原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基础,也为保护鱼类濒危物种、优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鱼类育种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3D打印一颗心脏,有“血”有“肉”,有规律搏动,还能在体外存活高达6个月?研究人员利用六轴机器人改造而成的新型生物打印机和特殊的细胞打印方法,突破了传统3D打印的平层局限,在复杂血管支架上打印出了具有正常细胞周期和功能的心肌组织。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迄今最详尽、全面的人类心脏细胞图谱,涵盖心脏的8个部位、75种细胞状态。人类一直不断地深入对细胞的了解,同时致力于在体外培养细胞。但人体内有几十万亿的细胞,为什么还要在体外培养呢?
广为人知的“木桶原理”,它的描述是:放置在平地的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木板说了算。这句话用在医学健康上,用来描述人体寿命也很合适:人体寿命长短,并非由“保质期”最长的器官决定的,而是由最先“报废”的器官决定的。
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美国《科学》周刊12月6日一期报道,在体外进行改造然后再回输体内的细胞有一个优势,即可以对细胞进行设计,使其能够识别特定组织中的靶分子,进而在局部发挥作用。现在,有两项研究展示了细胞工程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取得的进展。
我们也许能够在诗歌、文学、影视当中找到一些永恒的影子,但是无论是谁,百年之后都会归于尘土,这个事实也让永生变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痴迷的梦想之一,不计其数的努力都在试图将其变成现实,比如一种名为海拉细胞据说拥有无限分离的能力,很有希望可以将永生变成现实,这是不是真的呢?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自1983年分离出HIV-1之后,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反击之旅。不同于外界其他的细菌和病毒那样,聪明的HIV选择对免疫细胞直接攻击,病毒从感染机体经历了吸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释放等复杂的过程后完成了病毒在人体复制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