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这是继2022年1月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关于家校共育的又一重磅消息。如何做到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有效融合、互相补充?
鲁网1月6日讯为进一步做好各实验区(基地)“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研究项目”工作,更好服务各实验区(基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按照研究工作总体部署,临沂外国语学校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
图说:虹口区推动全国首个跨部门协同“教联体”机制落地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避免沉迷其中?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让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内心想法?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也凸显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落实教育部、全国妇联等13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推动我省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省妇联围绕探索建立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全省22个县、221个社区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
《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浦区,通过“构建亲子阅读生态圈,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看看协同育人的黄浦思考、黄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此后,各地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
南都讯 如何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广东有经验!11月22日,广东省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暨“教联体”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市培正中学举行。大会推广了家校社协同育人40年的“广东经验”,为全省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学习与交流平台。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平度经济开发区厦门路小学从“校家社协同育人”思想出发,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依据,坚持“五育并举”,逐渐形成了操作性强的将“课程内容—教学路径—管理机制”一体化的创新育人体系,促进了学生、家庭、学校三方共同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2024年底,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