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出生的陈嘉映,初中二年级开始失学,随后是八年内蒙古插队生活。其大意是,一方面,这个世界好像是被决定好的,但另一方面人们感到人还是有一定的自由,这两者有冲突,所以在哲学里纠缠了几千年,他这几年集中精力在思考这个问题,将来是不是写本书,还没想好。
其中的医学与文学论坛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思想史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孙歌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围绕论坛主旨,两位分别就“没有死亡就没有美德”“想象生命”展开哲学性与文学性的诠释。医学从业者们也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表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主任赵美娟教授的演讲主题为“重温生命诗性”。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应妮)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聘教授陈嘉映23日做客商务印书馆“涵芬书房”,携《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全18卷)与读者见面,并畅谈作品集背后的哲学求索之路。当代知名哲学学者陈嘉映教授(右)和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孙沁怡在一个比较普遍将视频内容当“电子榨菜”的时代,做一个以哲学思考交流现场为主题的思想性聊天纪录片,会有多少人感兴趣?2021年,做纪录片的朋友跟陈嘉映提议,要跟拍他的日常做一个哲学讨论主题的纪录片,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
陈嘉映在上海交大展开主题分享。 本文图片 黄飞我们能知道蝙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生理学-脑科学能否解释全部的意识活动,解释整个“主观世界”?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陈嘉映做客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三讲,以“解释鸿沟”为主题与交大350余名师生畅谈。
2015年,他的探讨伦理学的作品《何为良好生活》出版,全书以简明的说法阐述“我该怎样生活”的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不少年轻读者表示因此开启了对“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在功绩至上的社会如何求善?在意义感流失的现代社会,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
人的一生总要读一本哲学书它可以很高深比如康德的思想巨著也可以很启蒙比如蔡志忠的漫画系列本月川观读书日川观新闻联合阿来书房推荐哲学系列书单让我们走进哲学的世界收获内心的宁静在纷繁世事中找到灵魂的归所以平和姿态笑对人生起伏《游学人生》卓新平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该书分为“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