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界有“润格”、“润笔”之说,先简单告诉大家意思:不管说润格、润笔或润例、润约,本意都是指给写字或作画者的报酬,因为书画是长期苦练的结果,请人写字作画付人报酬是天经地义的,和买卖其它任何商品是同一个道理。
20世纪上半个世纪的书画家大都订有自己的润格,这是书画界沿袭已久的习惯。润格或木版或铅版,有些书画家则用手书直接制版。通常情况下,润单必有以下内容:推荐语、引言或介绍,所应的范围,价码。如单项书法,如书印两项,又如书、印或文章。
▼楣洪多才多艺,青年时即脱颖而出,名传京城,其书碑帖结合,追求意趣,富有神采。其印巧中寓拙,刀下见笔,别开生面。其人积学向善,静中生慧,前途远大!—— 张旭光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在书坛一提起刘楣洪的名字,可谓名气大。都知道他是个复合型的书家,书、画、印全能。
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行的《“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大展: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近180件精品力作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15年,堪称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
“百川汇海——江浙沪皖海派绘画名家精品联展”(3月31日——5月28日)这些天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了江浙沪皖四地文博机构诸多难得一见的海派绘画精品,系统呈现海派绘画与其他画派的不同之处,凸显海派绘画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齐白石是以卖画为生的艺术家,特别定居在北京后,家乡的田产留给了老妻春君和她生的孩子,他在北京的生活──他和副室宝珠及宝珠生的孩子,只能靠卖画卖印维持。白石不经商,也不倒卖字画,初到北京的十年也不兼职教书,一切开支只能求助于卖印卖画。
吳昌硕(1844-1927)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吳昌碩的润格:磨墨费每件两钱!对比照看,当代书家每平尺几千的,磨墨费还好意思收吗?!唐仁斋(晩凊.生卒年不详)江苏苏州人,一时刻碑名家。著名的"月落乌啼"诗碑其中之一就是唐氏作品。他的润格不多见,看看。
程永顺是一位擅作梅花的国画家。虽然在当今画坛,写梅者大有人在,但却因水平差异而显良莠不齐,特色佳作亦难有出。但见程永顺梅作时,笔者即被画中气势所吸引。“程氏梅韵”多大幅巨制,似乎在扑面而来时就伴一缕幽幽梅香,在潇逸中散发着清新雅健,在热烈时又渗透着沉实稳厚的雄浑。
1872年,29岁的吴昌硕首次踏足上海,1887年,一度迁居上海,直至1911年夏年近七旬时最终移家上海,弃名“俊卿”而以“昌硕”行世,当时上海万商云集、名仕辐辏,新旧、中外文化交替碰撞,大江南北的书画家荟萃于此,经济发展带动书画市场的蓬勃,形成“海派”的多样面目,吴昌硕也完成了从艺术大家向海派领袖的嬗变。
《藕与蝼蛄》(《工虫画册精品》之四) 1949年《虾》 1948年《洞庭君山》(借山图之四) 1910年《华岳三峰》(借山图之十三) 1910年◎林佳斌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师中最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