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记者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和团队在“光动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智能信息传输处理和高能激光等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无人机的全天时智能视觉跟瞄和自主远程能量补充,开启了我国无限续航无人机的探索,实现了光电与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临地安防”的典型应用之一。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西工大再次引领前沿,又一项引领世界的中国武器诞生了!它就是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在应用中能反制来自美国的电磁干扰,用光信号直接实现沟通。传统无人机的思路,是通过无线电实现之间的沟通。但这种方式容易被外界锁定和识别。如果是在电磁环境下,通讯会直接中断。
萤火虫尾部的点点闪光是他们加密沟通的方式它们通过独特的发光模式和频率传达辨别同类、警戒危险、指引方向等信号如果无人机也能仿照萤火虫采用光信号传输信息将会为无人机通信加上“双保险”近日西工大光电与智能研究院以此为启发研究突破了无人机集群通信的全新途径使无人机集群突破更多严苛条件限制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讯(通讯员 黄举 潘子祺 记者 冯丽)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李学龙教授团队通过模仿萤火虫的交流方式,利用光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了电磁干扰下无人机间的信息传递。
1月12日记者获悉,西工大出版社“智能无人 云端畅想”《无人机系列丛书》发布会暨无人机教材专著建设论坛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系列丛书发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高大力、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航电总监张小林等应邀参加了论坛。
30日的阅兵式上,亮相的无人机方队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展示了三种型号的无人机,是我军无人机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敌预警探测,能对敌指挥通信体系进行断链、致盲、破网,达到预期作战目的。这也是西工大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第二次以整个方队入列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