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定价更像一场比赛,依靠的是“市场表现”这一玄学。由于酸奶研发简单、成本固定,对标同行是最简单的方法,这也是市面上同类酸奶品类和价格都十分雷同的原因。如果某款酸奶“市场表现”还不错,那就可以把价格再抬高一点,还不错,就再高一点儿。
中国商报(记者 贺阳 文/图)当下的饮品赛道,一股现制酸奶的热潮正席卷而来。Blueglass Yogurt、茉酸奶等客单价动辄40—50元/杯的现制酸奶品牌成为广大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在热门购物中心,它们占据了“旺铺”位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它们高频出现在打卡笔记中。
国庆节以来由于疫情反复不断的原因,我们这里封了十多天,今天上午才可以凭借24小时核酸检测进出小区,下午想着去超市给孩子买点吃的,去了超市吓了一跳,人超级多,进门都得排队,进去一下货架好多都空了,买个油条还是很幸运的抢到了最后几根。大家都想不要钱一样。一车一车的往出推,太可怕了!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大家都在说,疫情后必定会有有一场报复性消费。朋友圈里有各种怀念奶茶,涮火锅,小龙虾,等等,层出不穷。现在疫情将近四个月了,大家也开始外出就餐,逐渐恢复了往昔。你,选择了报复性消费,还是不敢消费了?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时隔十年又恢复的五一长假,让“报复性消费”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么,五一长假旅游人数会不会迎来爆发性增长?景区是否能重现人山人海的盛况?餐饮企业五一回暖是否如期而至?各地消费券政策出台后五一实体店能否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