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提到肖像权,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面部特征。如果运用时下流行的“AI换脸”技术将面部进行更换,仅保留装饰装束、身体形象及场景环境等,构成肖像侵权吗?运营者擅自将含有肖像权人肖像的视频存储在应用程序中作为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合成视频要素模板,责任应当如何认定?
“现有法律没有针对AI技术应用的详细规定,需要法院在个案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法官需要理解AI技术的原理和影响,以便准确认定侵权事实和责任。如何鉴定AI合成视频的真实性以及确认侵权行为的证据,是该类案件中法律适用的难点。
制图/张平原 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起诉某短视频平台下的小程序“AI变身”运营公司,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自己的肖像,并供用户通过换脸技术与其视频形象进行面部替换。法院最终判决平台运营公司向博主书面道歉,并赔偿律师费及经济损失共计5000元。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由“AI换脸”视频合成模板引发的侵权纠纷。一位知名短视频博主发现自己的汉服装扮视频被某科技公司擅自制成了付费“AI换脸”模板。法院审理后认定,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博主的肖像权。问题来了即便没有直接使用他人面部形象也能构成肖像权侵害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实习生 张小悦 通讯员 曾洁赟“没有脸”的形象,具有肖像权吗?在审理因“AI换脸”视频合成模板引发的纠纷案件时,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曹钰脑海里。AI技术时代到来,“换脸”等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由此产生的侵权风险也日益突出。
“双十一”临近,AI模特图逐渐占据部分电商平台的主页,引发消费者热议。这些商品页面图片单一,缺乏服装细节、质感展示。有商家称衣服的质感、纹理都无法从图中体现。还有消费者担心商品品质,甚至遭遇虚假退货等问题。
原标题:利用他人短视频提供“AI换脸”服务一软件运营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他人肖像被判侵权本报讯 (记者 李倩 通讯员 林陈纯 胡旦)博主赵某精心拍摄的短视频,竟被“AI换脸”软件用作视频模板,面部形象被用户随意替换。
“眼见为实”的时代已经过去!在AI技术炙手可热的今天,“换脸”已经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视频博主在直播时也采用换脸的方式,不仅能实现“丑男变美女”,还有的直接使用名人的脸。对此,不少网友议论纷纷。据了解,此前,曾有知名人士多次投诉自己被“冒充”,甚至有的换脸软件被起诉。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换脸”“AI变声”“AI复活逝者”等技术应用到了人们生活中,在满足人们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最近,徐汇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由“AI换脸”引发的肖像权纠纷。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消息,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AI换脸”视频合成模板引发的纠纷案件。汉服装扮视频被制成付费模板 博主起诉张某系一位知名短视频博主,经常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含本人肖像的国风汉服装扮的短视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21日消息,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两起涉及“AI换脸”技术的侵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标志着北京市首例“AI换脸”软件侵权案正式宣判。案件中,法院认定使用他人视频进行“换脸”后制作模板,并提供“换脸”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自己出镜的短视频,被“AI换脸”软件运营方做成“换脸”模板,面部形象被随意替换,该如何维权?24日,广东深圳中院公布了一起由“AI换脸”引发的侵权纠纷,法院认定涉案被告未经原告同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原告肖像制作了伪造视频,其行为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换脸”“换妆”等应用软件广泛兴起,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这类软件只需上传一张人物照片,就可以将照片中的人合成到模板中去,一键换脸、换妆,秒变视频主角。不过,这类风靡的“换脸”软件也潜藏着侵权风险。
@嘉定的小伙伴们,你刷到过“换脸”视频吗?一段好看的视频拿来“换个脸”,微调一下,就能变成一段“全新”的视频。看起来新奇好玩的视频涉及哪些侵权行为?恰逢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