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国宝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对外展出,展览呈现明末清初两位重要画僧——八大山人(1626-1705)、石涛(1642-1707)的作品,他们皆贵为王孙,却因造化弄人,经历世局翻天覆地的变化,转而寄情于宗教,先入空门而后由僧入道,并忘情于艺事。
八大山人(约1626年—1705年)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秋日生活打卡季##美##绘画##国画#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生于1624年,卒于1705年,享年81岁。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绘画和书法上,尤其在花鸟画方面独树一帜。
应出版社之约写八大山人传,得以涉猎中国画史,知道了明末清初的四位著名僧人画家,艺术都有成就,命运各不相同,尤其石涛与八大山人的人生恰成对照:石涛的画作构图新奇,细笔清朗、含蓄蕴秀,所谓“细笔石涛”,酣畅中寓静穆之气。
陈子昂留下的最有名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公元2022年,二十二次甲子轮回,又逢壬寅虎年,吉星不见,祥云未来,运势不吉,这世界一整年都磕磕绊绊的,鬼魂一般的厄运风,将温暖的社会吹成一块大冰,冰下死水一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三段题识:1、“石壁无云涧户明,密林风劲晓寒生;秋堂山影琴中听, 都作烟泉落叶声。庚午秋八月秋倪两家笔法 渐江学人弘仁”2、“琴书都在翠微中,吹断泉声半岭风;尽道此山秋不入,无霜林叶为谁红?垢道人程邃题”3、“深柎烟开磵路分,瀑泉时向静中闻;翠微忽断丹崖影,吞吐层岚是白云。庚辰春下浣之吉 恒轩蒋桴溥观题” 岁月流转,这幅画却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