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做胃镜检查并进行活检的经历,而之后拿到的病理报告则让大多数人陷入了“懵圈”的状态。除了大家都看得懂的“癌”字,病理报告上更常见的“慢性炎”、“活动性”、“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杆菌(HP)”如何解读?
作者:肖涛 上海市金山亭林医院检验科 临床检验技师公益科普支持: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在医学领域,准确及时地报告医院检测结果对患者很重要。为了确保清晰度和一致性,这些结果通常使用“+”、“+-”和“-”等符号报告。
“医生,请帮我看看,这个报告是什么意思啊?”近日,50多岁的李阿姨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病理科领取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但报告上的专业术语让阿姨完全摸不着头脑。病理科医生在仔细询问阿姨情况后,结合阿姨的临床病史,为她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报告解读。
免疫组化检查是病理诊断中一个分子层面的诊断,是更深层次的诊断,通俗理解就是,免疫组化就是把癌变组织中的癌细胞放大到分子级别,看看在这个水平上有哪些跟别的细胞不一样,通过特异的抗体去检测可疑细胞携带的抗原,主要目的是帮助诊断或鉴别诊断、判断肿瘤起源、是否能做靶向治疗等。
预估复发风险的大小,有很多方式方法,包括一些小程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非常、非常合理的方法。病理报告,提供肿瘤最基本的信息,在这份报告的文字里,隐藏着复发风险的高低,也有我们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病理报告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诊断文书,它提供对组织、细胞和病变特征的详细描述和评估。在对抗肿瘤的征途上,病理报告无疑是一份至关重要的“导航图”,它不仅揭示疾病的本质,还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