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发表演讲,谈及支付系统的演进。周小川还建议:“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研究和重构零售支付系统和一系列相关业务,包括使用的工具、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个人消费贷等。”
中国金融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近日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时发表演讲,谈及支付系统的演进和商业银行个贷模式的选择,认为这与现代化有一定的关系,起因是这些年其一直在观察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的进展,而它们正是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6月11日举行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在谈及金融科技发展为什么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时用加密货币举例称,加密货币从原理、设计思想来讲,还是有可能成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项有用的工具,如果它真的能够在支付领域中起一定的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加密货币从原来的设计思想来看,还是有可能成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用工具,例如在支付领域中起到一定作用。现在来看,一些加密货币想回到支付领域已经失去了机会,已经不太合适了。
在昨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一场关于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的论坛备受关注。包括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内的多位嘉宾对各国数字货币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各抒己见。这场论坛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一开始,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解释了中国人民银行做数字货币的初衷。
“从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上来看,要主张广义的支付系统数字化和数字货币,要慎用狭义的数字货币概念。”10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说道。周小川表示,在数字货币发展生态中,支付系统的数字化和货币的数字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今天在出席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表示,第三方机构如果想创新,也想做数字货币或是参与支付系统,那么就要在不同程度上就向高标准靠拢,这些标准包括资本充足率、准备金、存款保险机制、强有力的监管、公司治理等,不能耍小聪明。
证券时报记者重点梳理周小川、肖钢、周延礼、朱民等观点以飨读者,其中既有对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参与支付系统的看法,也有对数字人民币发行、法律问题的解答,还有对公募REITs、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以及零碳金融发展的建议。
在今日举行的2021中国数字金融论坛上,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数字经济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覆盖面不断拓展,民众对线上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也培训了公众对数字支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