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中国日报记者 高尔强 摄中国日报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高尔强)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经过不懈努力,烈士寻访小组已经为六郎庄烈士墓寻找到28位烈士的名字,并为其中5位找到亲人。昨天,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创新推出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亮出成绩单:行动计划启动7个多月来,共举办1000余场活动,覆盖16所试点高校的20余万名师生,打造了立德树人的“北京样板”。
北京企业与沙特企业牵手合作再添新桥梁。国新办昨天下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由原来的“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连为一体,有助于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资料图该结束的,终于彻底要结束了。12月31日,2023年走到了最后一天,但请原谅,我却似乎看到了三个不祥之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不祥之兆一,俄乌战火又起高潮。因为更惨烈的巴以冲突,很多人似乎忘了,还有一场俄乌冲突在继续。但到2023年底,这场被遗忘的战争,又突然高潮了起来。
2023年部分省份遭遇严重洪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倒损住房数量多。记者7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进展总体顺利。重建方面,全国已开工5万户,开工率达89.5%,已竣工2.2万户。
让人崩溃的“冰冻周”终于结束了。2023年的最后一周,我国中东部地区轰轰烈烈的大回暖拉开了序幕。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本周上海以晴到多云为主,从明天(26日)起气温全面“解冻”,最高气温回升至两位数,周三起气温进一步回升,最高气温13℃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