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吃药,我们可能会感觉好了就不吃了,帕金森病的药也能这样吗?千万别这样!帕金森病是个慢性病,我们吃药的目的主要是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多巴胺,如果停药减药可能会导致多巴胺断供,症状便会卷土重来,而且忽高忽低的多巴胺变化还会产生很多其他的危害。
首先,帕金森至今仍是世界难题,所谓世界难题就是任何医疗办法都无法将其从身体内根除,所以,不可能治得好就没有包治好这一说,不仅是帕金森病,哪怕感冒发烧也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包治包好,承诺包治包好就存在虚假夸大,听到后不应看病,而是远离!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治疗神经及精神类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植入脑起搏器后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往往给病友带来许多困扰。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帕金森病专家团队成功开展了浙江省首例3T磁共振兼容电极及脑起搏器系统植入手术,切实解决了这一难题。
不少人对帕金森存在误区,其实它只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对我们的身体构不成那么大的伤害。后来听人说神经科孙主任看好了不少疑难病,也是经病友介绍来到医院看病,接诊的孙医生听了患者的病史情况,详细查体,考虑帕金森病,综合分析、制定了最佳方案,过了一段时间治疗,高叔叔可以穿衣、吃饭,动作较前利索,心情也好多了,与家人沟通无障碍”快人快语的大娘激动的说到,脸上洋溢着笑容。
帕金森是一种慢性病,如同糖尿病、高血压一般,需要终生服药,药物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以及延缓疾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帕金森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尤其是在帕金森早期,切不可症状轻了就少吃药,症状重了就多吃药,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20万的帕金森患者,帕金森病对人本身是不致命性疾病,但可致残,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引起各种并发症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记者 王小蒙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日前,齐鲁晚报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建的《壹问医答》科普直播间,邀请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艺鸣教授,带来关于帕金森病如何全面全程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详细解答。
80岁的李爷爷是一位帕金森病的患者,缺失康复治疗及护理,四肢僵硬得厉害,无法在床上活动,无法进食。李爷爷的家人将李爷爷送到了我们医院刚来的时候整体状况非常差,精神紧张,躁动不安,痰液多,每晚都无法安然入睡。
帕金森病这个看似让人步履蹒跚的疾病,张先生却与之抗争了8年,现在依然能够“健步如飞”。可见稳定帕金森病情,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下面是张先生分享的几点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快学起来吧!一、按时吃药药物是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不能擅自更换。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目前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都采取药物治疗,但很多人在使用抗帕金森药物后发现,药物效果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又会再次出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帕金森患者在治疗在脑科学研究的历史上,脑起搏器算是神经调控治疗领域里程碑式技术。给大脑植入脑起搏器的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技术成为治疗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等运动功能障碍的主流方法,甚至在植物人促醒这项医学界难题上,脑起搏器植入也有了一席之地。你愿意在脑中植入电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