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可以被称为“先生”的奇女子,她的名字也许没有“火箭之王”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般人尽皆知。她隐姓埋名30年,甚至连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的踪迹,如今她的名字在大众的视野里,依然是鲜为人知。
60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特别鸣谢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天津市核学会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封建的旧官僚家庭,父母对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当一个贤妻良母,然而,王承书到了中国伟大而又动荡的年代,科学和民主在不断地冲击着封建枷锁,这也给了王承书一个很好的思想解放的温床。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他们勇于攻坚克难极具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心怀造福人民服务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就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们的脚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致敬他们让科学家精神在薪火相传中代代不息57年前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第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前言世人皆知“国士无双”邓稼先,却无人知晓“核弹之母”王承书。她的一生堪称“传奇”,为祖国奉献了一切,却隐姓埋名不问世事,留一世功名于尘土之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世纪60年代,随着众多科学家的加入,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原子弹的研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理论设计。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