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蛉遍布我国南北各地,是极为常见的蟋蟀类鸣虫,也是著名的金声鸣虫之一。饲养玩赏者众多。每年鸣虫爱好者们购入的马蛉不计其数,但很多朋友不熟悉马铃的生活习性,把它装于木盒或者有机虫具中饲养,大大缩短了它的寿命。因此,就马蛉的饲养环境问题,我们有必要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养蝈蝈除了用葫芦,就是用有机罐。在有机罐中,老谭算是出类拔萃的一种,正因如此,市面上充斥着许多仿品。怎么分辨老谭罐的真伪呢?下面这位网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鉴别标准。第一,从价格直接分辨。有些朋友花了一百元买一套罐子,双底双窗经典蒙心款,包括铜胆和蒙芯,这个价格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象中是十年前左右吧,鸣虫市场上出现了鸣虫有机玻璃叫罐。那时除了5块、10块的塑料蝈蝈叫罐外,高端有名的应该就是“老谭”(上海谭)蝈蝈叫罐了。那时一个罐子也要在120元以上了。印象中先有的单窗罐,后来又出了双窗罐。都是配的蒙芯,而早期的双窗谭罐就是上图所示的这款。
畜养鸣虫、斗虫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俗行为。随着畜养的普及与深入,人们对虫具的种类、质地、造型及审美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虫具制作逐步专业化,同时,也就有了虫具的收藏活动,长期以来,虫具一直为收藏家所钟爱。人们对鸣虫的注意由来已久,在《诗经》中就有“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爷爷有个祖传的海黄老蛐蛐罐,以前一直被他宝贝的不行,今天才舍得拿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真馋得我流口水啊!图片都是自然光拍摄,罐子的纹理灵动啊。连绵起伏的纹路好像一幅水墨画一样层层展开,更像是层层起伏的山峦,当真是美不胜收啊!不是好东西我绝不会拿出来给大家看的!
秋天到,鸣虫叫。每过立秋,老蒋的手就开始痒痒了,呼朋唤友地要上山捉虫了!儿时和小伙伴们拿着手电筒到草丛里捉蝈蝈、蛐蛐、纺织娘......那种收获感的喜悦难以言表。如今到了退休年龄,这份嗜好还是未曾改变。毕竟,那动听的叫声不时拨动心弦,鸣虫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时间:2014年3月地点:荣斋要为鸣虫戏耍赋雅,似乎有点牵强。玩虫虽有奇趣,但在历史上素为正统文人所不屑,没有谁愿意为之费工夫。还是重复那个观点,玩什么都可以分出雅俗。为了践行这一主张,我们特地于荣斋进行了一场雅集——虫戏。虫戏雅集,只六人。
看看各大拍卖行关于匏器的拍卖行情:清乾隆御製匏器外云龙戏珠内黑漆描金皮球花纹盌 双圈《乾隆赏玩》楷书印款成交价:175,000 美元 估价:20,000 - 30,000 美元 尺寸:直径15.5 cm来源:2018年纽约佳士得拍卖清嘉庆 御製瓠器开光诗文花卉图笔筒 双圈《嘉庆赏
蛐蛐罐蛐蛐学名蟋蟀,过去多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的赏玩之物,经常用以赌博,晚清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都设有“蛐蛐局子”,专门斗蛐蛐,盛行一时。玩蛐蛐有一样必不可少——蛐蛐罐。古代养蛐蛐曾用瓷罐,近代则通常用澄浆泥罐。
葫芦!谐音福禄!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吉祥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葫芦同时是我国传统宗教道教的法器。西游记里有寿星老儿拐杖上的葫芦,有太上老君放置丹药的葫芦,后来成为银角大王的法宝之一,紫金葫芦。“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多么经典的台词啊哈哈。